{SiteName}
首页
昆山资讯
昆山历史
昆山旅游
昆山习俗
昆山新闻
昆山要闻

读书,考试,做大官helliphe

古代读书人最重视的就是科举考试了。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科举考试共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比如说我是一个读书人,只能算一个童生,先参加院试,考中了就是秀才了。

成为秀才我就可以参加乡试,乡试通过我就变举人了,就可以继续参加会试,考中后称贡士,取得贡士资格后终于可以参加殿试,过了便成为进士。然后当官、发财,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古代一般几岁开始读书呢?这个没有标准的学龄。一般来说从七八岁到十四五不等。有开蒙晚的,到二三十岁才开始上学。

晚清科举未废之前,在昆山可以供学子读书的地方主要有“县学”、“书院”和“私塾”。

另外还有个人或宗族开办的“义学”和“社学”。“县学”是公办学校,人人都挤破了脑袋往里拱。

每年参加县试的童生有好几百人,但最后考进去的“文科生”就三十多人,“武科生”二十多人。好学校的竞争压力从古代开始就那么大了。

到了清末,昆山县学慢慢不行了,这时候私塾开始式盛,成为广大学子的主要学习场所。直到解放初期,经统计昆山尚有多所私塾,学生近人。

私塾可以分为“义塾”、“家塾”和“学馆”。义塾一般是由家族兴办的,本族子弟根本不用学杂费。昆山无论城、乡,都有很多义塾,比如锦溪的“新德义塾”,石牌的“民立义塾”等等。

“家塾”就好理解了,相当于现在的家庭教师。好点的家庭塾师课时费也很不菲,不过一般能请家教的人家也出得起那钱。

“学馆”则是私人在家开馆收徒,既然敢用自己的名号做招牌,必然要有十分本领。要不然谁上你这儿来呀。开馆的老师多是一些饱学之士,很受乡人敬慕。

私塾通常在每年元宵后开学,那时没有周末双休的说法。碰上传统三大节或者师娘过生日,说不定老师才会放学生休息一下。

学生平日也无非是背书,讲书。今天学的课文,明天必须得背出来,有时候还会抽查背诵前面几天学的,叫做“背带书”,一旦学生卡壳了,那就是一顿揍啊。

最常见的就是打手心,有的小孩知道今天没念顺溜,可能会挨打,所以事先会拿生姜擦手心,据说很有些效果。

早在清政府下令废科举之前,昆山的一些有识之士如徐梦鹰、方还、陈定求等就看到封建教育已经气息奄奄,终将为历史淘汰,于是开始筹办“昆新学会”,掀起一股开办新学堂(改良私塾)的风气。

到了解放初期,经过整顿,私塾或被取缔,或转为民办小学,昆山的私塾遂逐渐消失了。

(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文字/编辑

小山

图片

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shanshizx.com/ksxs/1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