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昆山资讯
昆山历史
昆山旅游
昆山习俗
昆山新闻
昆山要闻

吃在昆山奥灶面到底是怎么一个奥灶法

编者按:一位慕名奥灶面已久的饕客,因为好奇,探寻了奥灶面的奥灶法,也因为好奇,对奥灶面的美味抒发了许多自己的见解,也许,你也想走进这场美食之旅。

  都说昆山人的一天,是从一碗奥灶面开始的。

  游历了动人的江南小镇,在老昆山友人的推荐下,直奔慕名已久的奥灶面而去。

  店名是天香馆,位于中山路,是奥灶面的传承人刘锡安大师退休后自己开的。

  店面不太好找,内里店堂不小。上来,直接要了一份爆鱼面,不多时,一个素雅大碗盛着“红油白面”就上桌了,丰富的浇头也上来了。

  热热的汤,飘着香,看得人食欲大开。

  想起了晋束《汤饼赋》里的“弱似春绵,白若秋练”,想来应该就是眼前的这般模样。

  迫不及待挑起一筷子面条,软硬适度,对于我这种吃惯了面条的人,也很是爽口好吃。

  爆鱼是青鱼制作的,看着脆脆的,吃起来却很嫩,典型的苏式面条,咸中带着甜。

  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奥灶面下肚,那感觉,真叫一个满足。

  对于吃货而言,爱吃,也爱查一查美食的来历。之前在网上有看过奥灶面的由来。

  据说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一位名叫颜陈氏的女子取味南北面食之长,制作出了这种汤红、面白的红油面,深受客人喜爱,曾经的一家小面铺于是名声大噪。有同行为了竞争,便中伤红油面是“懊糟面”,软塌塌不爽利的意思,有书生建议老太太反其道而为之,干脆取“懊糟”的谐音,用“奥灶”为招牌。

  也有猜测说,老太太犟脾气上来了:“说我奥灶,那我就叫奥灶好了,不爱吃就别来!”

  可见,最后还是老太太赢了,大家对奥灶面的味道可谓喜爱甚深。

  抱着对美食的好奇,我和友人禁不住向店家询问奥灶面的由来。

  据店家说,最初,昆山当地十分贫穷,对吃食并不十分讲究。奥灶面最初的做法也显得颇为随意。当时,就着河边的清水,就把鱼虾、螺丝、黄鳝之类的直接放在一口大锅里煮,这些鱼虾甚至都没有处理过,鱼鳞还在。因为食材纯天然,做出来的汤竟然鲜美异常,几经流传,才有了如今的奥灶面。

  据说,正宗的奥灶面,汤料都是用草鱼身上的粘液和鱼鳞熬制而成的,不过估计现在大家都“讲究”起来了,这种做法应该很少了。

  做法在变,食材也越来越丰富,但美味依旧是美味,想来也是源于昆山的这些特点。

  与其说是昆山的特点,我觉得更像是老天对江南的偏爱。对于我们这种在北方生活惯了的人来说,江南的秀丽十分让人心动和艳羡。水孕育着水灵灵的城市,也孕育着水灵灵的人!昆山的城市特质里和人的气质里饱含了太多的“水”元素,温温柔柔的,让人很难不心动。也就不难得出,如此成就的美食,这般让人心动的原因了。

  好事都是成双的,因为众多的水和极佳的生态,昆山的湖鲜也是美名远扬,我想,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名就不用多说了。常来这里,品尝最多的总少不了昆山一众湖鲜美味,各种鱼虾水产丰富极了,每一次都惊喜十分,每一次都依依不舍,想着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品尝。作为一个饕客,每到此时,方能理解那个为了吴地美味弃官回乡的张翰,说白了,和我们都一样,也是吃货一枚。

  也或许,食材本身的鲜美是一回事,水的包容性,水乡人对美味的追寻、探索,也是十分重要。海纳百川,遇水,城市总生发出许多包容的特质,我粗浅地觉得,也许,这里的奥灶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混合和融合,因为包容的胸襟,一碗面能融合诸多食材而不改其美味本质。然后在水乡人经久地呵护下,奥灶面才有了如今的风味和地位。

  听老友说,对于吃惯了奥灶面的昆山人来说,离乡愈久愈思念,而在外地的昆山人心里,一碗奥灶面也成了不可替代的思乡之物。

  吃过方才明白,也许,我这个外地人,从离开后也要开始思念它了。

(更多旅游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shanshizx.com/ksxs/1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