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昆山资讯
昆山历史
昆山旅游
昆山习俗
昆山新闻
昆山要闻

踏迹寻音在昆山寻觅遗落的文化

曾经有人问我,昆山除了锦溪、周庄,还有其他值得欣赏的地方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昆山有许多值得去的地方,我相信对旅行者来说,畅游昆山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文化发现之旅。”

昆山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古为吴王豢鹿狩猎之地,故又名“鹿城”。昆山人杰地灵,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爱国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著名教育家朱柏庐等都是昆山人。昆石、琼花、并蒂莲是昆山“三宝”,而古朴静谧、小桥流水的古镇周庄以及锦溪、阳澄湖等湖光水色更是昆山的骄傲。

寻觅“百戏之祖”的踪迹

说到昆山,不得不说诞生在这块富庶土地上的昆曲,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昆曲的前身叫“昆山腔”,是一种民间曲调,明朝中叶魏良辅集南、北声腔之长加以改造,使“旧声泛艳”形成了一种新的唱腔——水磨腔。

以昆曲为唱腔,演出综合宋元以来戏剧舞台表演艺术遗产中的精粹,创造出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戏剧就是昆剧。昆剧的第一个剧本是与魏良辅同时代的昆山陆杨人梁辰鱼所著的《浣纱记》。

昆曲风行久长,尤其在知识分子中拥有极高的声誉,具有独特的魅力。从音乐角度来说,昆曲的曲调舒缓婉转,尤其是水磨腔(即“耍花腔”)使音乐形象丰满、深邃而又高雅,配用笛、箫、笙、琵琶伴奏,欣赏起来余音袅袅,极富音乐美感,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昆曲演唱的剧目除了元杂剧,更多的是明清传奇,剧本本身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而为适应昆曲腔调而改编的唱词也是字字锤炼、句句生香,具有极高的文学品位;从戏曲表演方面来说,昆曲的特色是融歌、舞、诗、画于一体,风格优美,舞蹈性强,极富感染力,即使没有布景、道具,光凭演员表演也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昆曲之后各剧种的诞生都汲取了其精华,所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的诞生及在全国的流行,说明了昆山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在昆曲渐趋式微、濒临衰落的时期,在昆山依然可以听到清丽的昆曲,见到与昆曲有关的东西,当地市民会用自豪的口吻谈论昆曲。

昆山市政府视昆曲为瑰宝,视昆曲为昆山的骄傲,并为保护和发展昆曲艺术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昆山风景最优美的亭林公园内修筑昆曲博物馆,此馆以戏台、观演楼为主建筑,馆内回廊错落,九曲八弯。戏台三面环水,寓昆曲为水磨调之意,馆名由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手书,馆内陈列大量的昆曲史料。博物馆建成后,昆山还成立了昆曲艺术研究会,为挖掘整理和推介昆曲艺术,促进昆曲艺术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我国首届昆曲艺术节在昆山开幕,全国各地的昆曲艺术家云集昆山,为发展保护昆曲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近年来,昆山科技博览中心内建立了昆曲艺术资料馆,以进一步弘扬昆曲艺术。

吃大闸蟹,听阳澄渔歌

阳澄湖大闸蟹早已名扬海内外,而阳澄渔歌却鲜为人知,不过看字面意思就知道它和阳澄湖有关。阳澄渔歌即阳澄湖渔民的民歌,是吴歌的一种,吴歌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水乡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自古以来,吴歌以清新的风格、委婉的曲调和吴侬软语的声腔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表达着广大民众的美好愿望和情感,被人们称之为“天籁之音”。

吴歌委婉细腻、含蓄缠绵、语言清丽、比兴巧妙的特点对我国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描述宫廷声乐时就有对吴歌的记载,李白、刘禹锡都曾作过典型的吴歌《子夜曲》。“远听好似银铃声,近听胜过凤凰鸣。”苏州昆曲、苏州评弹最早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吴歌。

众所周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娱乐形式使得吴歌几乎成为绝响,不过当地对吴歌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早已开始,如今已初有成效,其中阳澄渔歌更具江南水乡的特色和原生态特点。当地朋友告诉我,昆山相城区阳澄湖镇有一对六十余岁的老夫妻——朱文华和蔡金娣,他们对吴歌有着深厚的感情,是传唱阳澄渔歌的代表人物。

朱文华小时候经常随父母摇着小船到阳澄湖一边捕鱼,一边哼唱优美的吴歌。聪明的他回到家后能将听到的一首首吴歌记录下来,他学唱的第一首吴歌是《啥个圆,天上天》,这些往事朱文华至今仍记忆犹新。朱文华和蔡金娣年轻时都做过镇、村的宣传队队员,有着扎实的文艺表演功底,还经常到县里进行汇报演出。后来,俩人以歌为媒结为伉俪,被人们称为“吴歌夫妇”。

九十年代初,蔡金娣和丈夫把年轻时经常在一起的十多名文艺骨干召集起来,组建了一个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里走上街头,为乡亲们唱吴歌、打连厢、挑花篮,他们还成立了蟹乡女子华龙队,在全省舞龙大赛上荣获银奖。

自华龙队成立那年起,每年中秋节前夕,朱文华和蔡金娣夫妇都会为乡亲们自费举办一场文艺晚会,连续六年没有间断过,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晚会上,他们除了向乡亲们表演沪剧、锡剧、越剧等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外,还唱吴歌、打连厢、表演舞龙等民间艺术。夫妻俩的名气越来越响,成了远村近邻业余文化生活的一张王牌,谁家门面开张、办红白喜事都会请朱文华和蔡金娣夫妇来唱吴歌助兴,这既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改善了生活条件,夫妻俩常常乐此不疲。相城区政府和阳澄湖镇都很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朱文华和蔡金娣夫妇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夫妻俩在走村串巷传唱吴歌的同时,还注意对吴歌的搜集和整理。听说陆巷村一位八十多岁的龚老太能唱许多吴歌,朱文华便骑车赶去向老人请教,收集了《十条毛巾》《十条扁担》等脍炙人口的吴歌,激动不已的他连夜整理成文。他们还自编自演了吴歌新篇《相城十个好》等几十首曲目,目前,他们搜集整理了两百多首流传在阳澄湖地区的渔歌,并着手出版《阳澄渔歌集》。

年前,央视《见证·发现之旅》栏目播放了《探秘阳澄湖》专题片,从头到尾都有这对夫妻唱吴歌的情景。江苏省吴歌协会长马汉民听了他们演唱的吴歌,评价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吴歌,很有原生态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在朱文华和蔡金娣夫妇的带动下,阳澄渔歌正在壮大,现在阳澄湖镇已有几十人能够唱出韵味十足的吴歌。

邂逅巴城老街

巴城是昆山的一个镇,因为拥有阳澄湖、傀儡湖、巴城湖、鳗鲡湖、雉城湖等众多湖泊,又盛产大闸蟹、清水虾、桂花鱼等,是美食家无比向往的地方。

走进巴城老街,你会迷醉在那一面面斑驳的墙体、青与灰的江南色调中,一条并不宽敞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着,仰头望去,天空显得特别蓝。老街的人不多,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里的宁静与祥和。

……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小演奏家》)

赞赏

长按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shanshizx.com/ksly/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