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阅读时间12分钟)
前天,7月28日,在“年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苏州昆山名列榜首。
年,昆山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6亿元,超过兰州市、呼和浩特市等省会(首府)城市,与太原市、贵阳市等省会城市相当。
年9月,昆山与维也纳、新加坡等五城市获该年度联合国人居奖。年1月,昆山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年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年获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昆山周庄古镇图,来源学文映像)
一个县级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让人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很好奇,昆山为何能有这么好的发展?这两天我查询相关资料,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些答案。
一
天时
昆山,因改革而立,因开放而兴。
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昆山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昆山是个农业县,工业几乎一张白纸,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不前,处于苏州地区8个县中的末一位,人称“小八子”。
穷则思变,昆山政府为了改变落后局面,主动出击,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自费兴办工业新区,敞开城乡大门,广招天下客商。从此,昆山经济社会发展逐步驶入了快车道,“昆山之路”名声鹊起,远扬海内外。
(昆山地图,来源百度)
昆山发展阶段
★
年以前
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县仅有十几家县属企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
年
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自费兴办工业新区,同年8月,昆山第一家外资企业,也是苏州和江苏的第一家外资企业“苏旺你”成立
年8月22日
经国务院批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县(市)中第一个自费创办的国批开发区
年4月27日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昆山出口加工区
年6月6日
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组织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在昆山周庄舫举行
年9月
经国务院批准,昆山高新区获批全国首家县级市国家高新区
年2月3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
年10月
正式开通全国首条跨省轨道交通、全国首个县级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安亭站-花桥站)
年12月
中国首个县级市地铁项目昆山S1号线开工,预计年通车,建成后将联通苏州与上海
....
二
地利
江南自唐宋后崛起为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核心城市,明清在苏州,近代以后转移到上海,而昆山正在苏、沪之间。
(昆山交通地图,来源百度)
昆山是苏沪之间的交通枢纽,苏州到上海,一条吴淞江(上海人叫苏州河)横穿昆山,将两座城市相连。交通便捷,国道、沪蓉高速、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均穿过昆山。昆山现有昆山南站、昆山站、阳澄湖站、花桥站等火车站。
(昆山南站图片,来源地图帝)
除了高速高铁,昆山也是全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县级市。至于对修地铁的城市国家的标准是: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即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应在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0亿元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以上。
上海地铁11号线从浦东新区迪士尼直通昆山花桥,成为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
?(上海地铁11号线底站昆山花桥站图)?并且昆山在建的苏州轨道交通S1线,又要把地铁网络从花桥串联到苏州城区,昆山已经是苏、沪间的纽带,沪-昆-苏一体化效应更加明显。
(昆山在建地铁S1号线图,来源百度)
上海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所以“对接上海”也就成为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发展战略。
在邻沪城市群中,从交通、物流的通达,到人才、产业的承接,再到各方资源的共享,昆山无疑与上海结合得最紧密。
(上海地铁11号线穿过昆山花桥图,来源吴舸)
在地理位置上,昆山拥有独特的优势。但光有地利也不行,所有的东西最后都要落实在人的行动上,所以“人和”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就是已故著名社会学家,曾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说的“昆山有玉,玉在其人”。
三
人和
昆山的发展之路绕不开的人物就是吴克铨,曾任年昆山县长。他上马后带领领导班子从农村到城镇、从农业到工业,革故鼎新,大胆发展,为昆山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昆山的三大优势:1.靠近上海,地理位置优越;2.农业发展基础好,农产品种类繁多;3.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有优势并不代表发展就好。吴克铨说道“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但是躺在那里的话,不会有好结果的”。
于是年,也就是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建立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二年,昆山政府没有请示上级,提出自费搞经济开发区,而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昆山的命运。
选择自费,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当时像昆山这样的县一不允许成立工业新区和开发区,二也不会有领导批准他们的这种做法,不追责就不错了,更别说贷款。所以钱的事只靠自己。于是县长亲自带头去找企业借钱,软磨硬泡,甚至把一位副县长给急得差点哭出来,万建设经费几乎全靠自借。
同时昆山政府的服务意识也很超前和到位。为了能招商,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企业要求。昆山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请来一位日本客商。当日本人走在开发区泥泞的土路上时,颇为失望。问能不能3个月把路修好?当时的吴克铨二话没说,立即允诺。
三个月后,当日本人再次来到昆山时,笔直宽阔的水泥路已修好。他不知道这三个月,一穷二白的昆山县上上下下的干部群众经历了多少艰难才把这条路修好。日本商人立即就在昆山投资万美元,成立“苏旺你”手套厂。
(第一家外资企业“苏旺你”成立图,来源昆山日报)
这是一段“野路子”传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家总投资超0万美元的大型电子企业……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无数个“第一”里成长起来。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专门刊文报道,“昆山之路”叫响全国。
年,昆山撤县建市,拿当时的昆山和14个国家级开发区比较,它的生产总值仅次于广州和上海。3年后,年昆山开发区转正“国家队”,成为“14+1”里唯一设在县级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
(年昆山国家级开发区图,来源昆山日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昆山发展越快越好。年至今,昆山将“全国百强县”的头把交椅牢牢把持。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以占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的进出口总额,数据超过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
四
我的感受
没了解昆山之前,我一直以为昆山就是座山。第一次知道昆山还是通过我堂哥,他毕业后就跟随嫂子来这边打拼,现在已经在昆山成家立业,有了很不错的事业。听他说昆山这边很不错,很适合生活。直到我自己去昆山转了转,才有了新的感受。
No.1
干净整洁
年暑假,我和朋友从马鞍山出发,骑自行车去上海,完成之前约定的毕业旅行。旅程的第3天经过了昆山,进入昆山时,给我的最大感受:这座城市干净整洁。
(骑行到昆山图)
即使是在昆山偏远的经济开发区,也难见到那种扬着灰尘的大渣土车。柏油路面开阔干净,不时就有环卫车过来打扫,洒水车喷水。而且在开发区,也不容易闻到化工厂产生的刺鼻气味。
这点与苏州工业园区就有比较明显的对比。我之前骑行经过苏州工业园区时,那种刺激的气味让我感到很难受,当时就想骑快点,早点离开那鬼地方。
也可能是因为苏州工业园区化工企业比昆山多,某些企业的防护措施没有做到位吧。总之昆山给我第一印象是不错的。
No.2
小县城,大都市
年研究生入学时,爸开车带着全家人来上海玩。来上海之前先在昆山转了下。车子到了昆山市区,我看到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万达广场,世贸广场。高架桥也是一座接一座,错中复杂,稍不注意,可能就开错路了。
(昆山市区图)
?当时昆山给我感觉是:比老家市区繁华多了,比肩我们的副省会城市芜湖。我们停车都要仔细找才行,不然抢不到车位。当时我爸说了句“昆山都这么难停车,到了上海可咋办?”
虽然昆山是个县级市,但是它却蕴含着巨大能量,能看到繁华大都市的影子。?
No.3
友善助人
?今年疫情期间,我抽空去了躺昆山玩。但是出门匆忙,直到坐公交,我才意识到把口罩忘宾馆了。昆山的公交车司机也很敬业严格,没有口罩,不允许我上车。
正当我打算回宾馆拿口罩时,与我同行的一位奶奶满脸慈祥地问我“小伙子,你是不是忘记带口罩了?”,我沮丧地说“是的,出门比较着急,忘记带了”,奶奶又说“给你,我这有多余的,下次出门记得带,没有口罩就不能上车了”。
收到口罩时,我的心一下暖起来了。很感谢奶奶的帮助,同时也让我对昆山更多了一些好感。见微知著,有时就是很小的一件事,就能让你倍感亲切。?
No.4
青春活力
?“魔都”上海因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来此打拼。然而上海的“快节奏,高消费,高房价”也让我们年轻人望而生畏。
而与上海相邻的昆山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并且随着上海地铁11号线通到昆山花桥,去上海工作也更加方便。因此许多人将目光转向了花桥,昆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此安居乐业,整座城市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昆山花桥-游站未来城图)
?花桥的游站未来城也算昆山的一个地标之一,从照片上看,这建筑外形十分特别,像“金字塔”一般自上而下向外展开,真是“想跳楼都只能一层一层地跳",哈哈哈...
另一个让我感到很有设计感的是花桥的“之间设计酒店”。(不是恰饭,是因为这个酒店真得很不错,哈哈哈...)?
这个酒店设计简单大方,简约时尚,符合我的审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基本上每次来花桥玩,我都会选择入住这家酒店。价格便宜,我通过“去哪儿”手机预订,大床房元,双人间元。而且服务也非常到位。我还打算后面我家的装修也按这种简约风格来设计,整得自然大方些。
(花桥之间设计酒店图)
之前问过酒店前台小哥,这个酒店是不是连锁?小哥回答:“暂时全国就花桥一家,不过后面也会在上海静安区开设一家分店”。如果在上海也开一家,那有机会我也要去体验一下。
江苏经济看苏州,苏州经济看昆山。昆山因国家政策的“天时”,自身区位的“地利”和昆山政府人民的“人和”三大因素,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未来随着地铁S1的开通,作为沪苏中间桥梁的昆山,它的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作为未来打算在这里生活的我,希望昆山能更加开放包容,给年轻人多一些鼓励和帮助,让我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爱,让我能更好的生活,更容易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End-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盆友哦~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