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昆山资讯
昆山历史
昆山旅游
昆山习俗
昆山新闻
昆山要闻

林则徐与昆山

林则徐十二岁的时候,孔庙招童生做佾(读音yì)生,什么是佾生呢?就是在孔庙祭礼时随乐伴舞的人员。

获得佾生资格下次科举考试直接参加院试即可,就不用参加县试、府试了,所以佾生又称“半个秀才”。

林则徐打小就有这些文学天分和艺术细胞,经过一轮选拔之后,顺利地成为了一名“艺术生”。

林则徐19岁的时候参加乡试,中了第二十九名举人。就在揭榜那一天,他结婚了。结婚后过了两年,林则徐出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做些文书记录的工作。最后还成了张师诚的幕僚。

直到林则徐26岁赴京会考时,殿试二甲第四名,授翰林编修,这才正式踏上了官宦之途。

道光十二年二月,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四年初夏,林则徐途经昆山,抽空和别人一起爬了一次玉峰山。

在山腰凉亭里,想起英国殖民者对中国的种种强取豪夺,还输入鸦片烟荼毒国人心智,不禁愤懑而起,心绪难平。

当时随行的县令想着既是游山,当有雅兴,就请他在亭中题词。林则徐也不推辞,挥毫运笔,整了两趟集句。

上联:有情碧嶂团栾绕。下联:得意孤亭缥缈间。

上联是范成大的诗句,下联则取自陆游。这个对联还有个上款:“道光甲午夏日,偶过昆山,来登此亭,因集石湖、放翁诗语题之。”

这两句典型的寓意于景,从中不难想见林则徐那种心宇浩茫之情。

同一年,林则徐在巡视江南水利时,又顺路到安亭游了一次震川书院。

在镇川祠又写了一副:“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上联是说归有光写文主张疏浚吴淞江,其深明远见功在千秋。下联指归有光与文坛复古派的论争。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震川先生的崇敬之情。

尽管不再一个时代,但林则徐与主张“惠爱”的归有光是心心相通的。甚至在自己的日记里,也详细记述了震川书院种种。

道光十八年,林则徐连续上奏力主禁烟。临去广东前,好友龚自珍给他写了一篇《送钦差大臣候官林公序》。

里面给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适度通商,禁止奢侈品的输入等等。

林则徐在路上就写了复信《答龚定庵书》,肯定了龚自珍主张的“火器宜讲求”和“刑乱邦用重典”。后来龚自珍弃绝仕途,在玉峰山修了一座羽陵山馆,写着他的《已亥杂诗》。

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丰功伟绩,自不必说。昆山能有英雄过,亦为一幸。

(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文字/编辑

小山

图片

网络

赞赏

长按







































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shanshizx.com/kszx/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