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昆山资讯
昆山历史
昆山旅游
昆山习俗
昆山新闻
昆山要闻

时隔八年终圆夙愿,当年昆山爆炸事件伤

“8年了,我们总算是又见到了救命恩人!”7月4日,医院烧伤整形科来了一对特殊的母女。

原来,这对母女中的女儿李娟(化名)是年的江苏“昆山爆炸”事件中的伤者,其烧伤面积达到了95%。当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27岁的李娟在通大附院治疗了多个日夜,于年4月顺利出院,可算是捡回了一条命。这次,母女俩特地从山东济宁来到南通,来感谢昼思夜想的救命恩人们,了却萦绕在心头多年的夙愿。

走出阴霾,第一时间拜望救命恩人

7月4日,在通大附院烧伤整形科的门口,李娟的母亲一看见当时救治女儿的张逸主任医师,不由分说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里满含着激动的泪水。

张逸见状赶忙伸手将其扶起,李娟母亲拿着早就准备好的鲜花和锦旗,塞到张逸的手里,嘴里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感谢全体医护人员救了自己女儿一命。

“我腿脚不方便,跪不下来。”一旁站着的李娟不停地鞠着躬,这感人至深的一幕让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也不由得为之动容,不少人的眼眶里也渐渐湿润起来。

“朱医生,你还记得我吗?”李娟见到刚查完房的副主任医师朱兴华,立刻像个孩子似的奔了过去,紧紧地抱住了他,“当然记得啊,我当时还和你说过你原来就很漂亮,以后会更漂亮的,现在看到你恢复得这么好,我也替你高兴啊!”朱兴华此时眼里也满是泪水,温柔地拍着李娟的肩膀,安抚正在落泪的她。

在烧伤整形科病房,李娟每见到一个当时救治护理过她的医护人员,她都能准确地叫出对方的名字。“通大附院是第二次给予我生命的人,5号楼9楼烧伤整形科是我第二次出生的地方,张逸医生、胡克甦医生、朱兴华医生、祁俊医生、王磊医生、张霞护士、吴杨炀护士……这些医护人员,还有照顾我的护工我这辈子永远都不会忘记!”

年8月,李娟在昆山爆炸事件中受伤,大面积烧伤,幸运的是,在通大附院经过多天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将她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8年过去,她先后经历了数十次的植皮手术,夜以继日的复健,身体在逐渐康复的同时,李娟也终于鼓足勇气,从封闭的家中走到了阳光下,她彻底走出阴霾疼痛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山东来到南通,拜望阔别8年的救命恩人。

多天的炼狱般治疗,创造生命奇迹

“8年前,娟娟打工的厂里粉尘爆炸,几乎全身严重深度烧伤,医院病危通知后,我们感觉天都要塌了,当时娟娟全身上下都是管子,只有医生护士每天陪伴在左右。”医院的女儿,李娟的母亲忍不住抹起了眼泪。“多亏了在昆山现场指导急救的张逸主任,把他们这批危重伤员接到通大附院救治,在所有医护人员最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这才让丫头又活了过来。”

“李娟是当时最危重的病人,全身上下正常皮肤所剩无几,伴有多部位的多发伤、复合伤,在救治中需要闯过休克关、感染关、多脏器功能衰竭关、创面修复关等,哪一关稍有差池,后果都难以预料。”张逸想起第一天躺在悬浮床上被裹成“木乃伊”般的李娟,忍不住蹙起了眉。尿量、脉搏、血压、痰液、血液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每一项细节背后都可能是病情变化展露的冰山一角。时间就是生命,张逸带医院为家,不分昼夜、没有下班点,连续工作几十小时是常态,随时根据病情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所有的医护人员都非常温暖尽责,每次给我换药都要花费几个小时,想各种办法减轻我的痛苦,常常一次换药结束后医生都是满头大汗,医生朱兴华腰椎间盘突出,换药后常常无法站立;每天要照顾我的进食和大小便,一次我长时间便秘,护士吴杨炀竟徒手为我抠大便,这么脏的活都愿意做。”说到这里,李娟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

年8月2日,昆山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后,包括李娟在内的17名危重伤员被转至通大附院。年4月8日,李娟作为最后一批出院的伤员顺利出院。“你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医院慰问昆山伤员、慰问医护人员时,高度评价了通大附院的救治工作。

从“受助”到“助人”,浴火重生回报社会

“谢谢你们让我完成一个由来已久的心愿,我要把这一点温暖和爱传递给和我一样的烧伤患者。”在通大附院事业拓展与对外合作处,李娟向通大附院医疗发展救助基金会注入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我要感谢所有关爱我的好人们,是你们让我走出了伤痛的阴霾。虽然我捐的钱不多,但我希望能够为提高烧伤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助力,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帮助。”李娟感慨的表示。

李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她正在学习日语,因为想要回南通看看,特地将日语考级考点选在了南通大学,在乘坐了6个小时的高铁后,李娟再次踏上了这个让她获得重生的地方。

“我手虽然不太灵活,但我还有眼睛、嘴巴,我还能思考!”很长一段时间里,伤病的折磨让李娟一直怕见人,给她的心理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经过不断的自我调整,坚强的李娟终于又敞开了心扉,久违的笑容再次重现在她的脸上。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李娟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尽管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始终心怀感恩,乐观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交谈中,她还向记者展示了保存在自己手机里的素描画,一个个栩栩如生、充满生命力的画作无不传递着李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烧伤患者经过治疗,尽管保住了生命,但严重烧烫伤的疤痕导致容貌摧毁和身体残疾,这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心理的打击也是非常巨大的。”张逸介绍说,“面对这些病人,我们医护人员不仅要帮他们缓解身体上的伤痛、治愈创面,尽早开始烧伤康复治疗;也要想办法抚平心灵上的伤痛,为他们对未来树立信心,让烧伤患者能够有尊严的回归社会。”

看到李娟如今的模样,医护人员们都为她感到高兴和欣慰。

通讯员吴丹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朱亚运

校对陶善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shanshizx.com/ksyw/1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