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在这一年中,昆山市立足实际、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模式,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品类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体系,力争物尽其用,最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执法为盾保障条例实施家住江南明珠苑的张永梅是社区业主心中的垃圾分类能手,她对垃圾分类十分热心,不仅把自己家中的垃圾分类得井井有条,还总是积极劝导“不愿动弹”“嫌麻烦”的周边邻里。张永梅告诉记者,是去年6月的一张“罚单”改变了她。“是这张罚单让我意识到,垃圾分类真的开始了。”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张永梅有些不好意思,她向记者坦言,她并非一开始就有垃圾分类的“觉悟”,而是存了侥幸心理,最终被执法人员找上了门。“从那天起,我就决定要转变态度,现在习惯后觉得生活比以前更干净、有序了。”张永梅说。一张小小的罚单,代表的是执法为民的态度和力量。自年6月1日凌晨1点05分,昆山城管开出首张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那刻起,鹿城垃圾分类的作战哨声已然被吹响。“执法力量作为垃圾分类全链条的重要一环,与宣传告知、教育整改等前端动作同步推进,如同一支催化剂,引发垃圾分类强效应,快速地在群众心中根植下垃圾分类的理念。”市垃分办相关负责人说道,“执法并不是最终目的,宣导才是。我们理解许多群众需要适应的过程,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执法力量的出动是为了更好地去完成这件‘关键小事’。”执法力量作为保障条例推行的终端力量,渗透在垃圾分类的日常工作中。例如,设立垃圾分类曝光台,对未按规定投放垃圾等行为进行曝光,产生震慑效果;成立“管家团”,运用三听四看五查工作法,每周巡、经常访、实时报、及时记,带动更多社会力量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结合生活垃圾分类“青年优+”项目,实现垃圾分类执法案由全覆盖等。截至目前,全市总计出动执法力量人次,教育劝导起,责令整改起,处罚结案起,处罚金额元。找差求进实现小区全覆盖早上8点,是南江社区香溢紫郡小区的垃圾投放时间段,只见居民们将家中垃圾拿过来,自助投放进不同的垃圾桶。厨余垃圾需要破袋后投放,可回收垃圾中的废纸和塑料也要放在不同箱子里。看起来略显复杂的流程,居民们已经十分熟练。可能很难想象,这个小区在几个月前还是垃圾投放“问题”小区。回想起去年撤桶并点刚开始那段时间,新城悦物业经理陈永果直言“违规投放率高达40%”,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还时不时耍点小花招。任何改变都需要度过磨合的“阵痛期”,尤其住宅小区作为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昆山共有个小区,其庞大的体量决定了任务的复杂艰巨程度。“条例颁布一年以来,我们探索了一系列面向住宅区域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以‘三定一督’为框架,定时、定点、定人督导,做到%全覆盖。”市垃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常规动作外,既抓短板,也树典型,双线并行,以求成效。以香溢紫郡小区为例,这个由“问题生”答出“满分卷”的住宅小区,背后凝聚的是多方的力量和汗水,体现的是昆山垃圾分类的经验与路径。3月初,香溢紫郡小区由社区报名加入“三定一督”小区分类质量提升试点行动。此项行动面向短板个体,结合“一小区一方案”,成立提升小组,由市城管局、城市管理办事处领导挂钩,辖区城管中队、社区、物业公司共同参与,从宣传督导、硬件设施等多点发力,构建“社区、物业、执法”联动推进机制和模式。例如,“AI纠察系统”的建立就是方案之一,利用数字化和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比对核实身份信息,做到精准锁定、追溯查处。陈永果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电子眼”,这套设备会随时督查,并实时传输影像到后端,这大大提升了定位乱投乱放行为的准确性。“如今小区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陈永果说道,很多居民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随手而为,投放垃圾的习惯已经改变,过去天天“捡垃圾”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这个小区也成为了首批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星小区之一。香溢紫郡小区是昆山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强抓短板的同时,市垃分办还依据“设施保障、管理到位、讲究实效、注重长效”的原则,树立了一批典型。如每月一评的物业管理“红灰榜”,围绕物业公司在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表现,评出优劣,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引导垃圾分类绿色时尚蔚然成风。多部门联动打破行业壁垒时隔一月,城管青阳中队队员郭丹再次走进“盐阜老村庄”,这家饭馆的员工刚收拾好客人用餐后的厨余垃圾,只等着晚上环卫车来清运时将垃圾一并丢掉。看着店内张贴的垃圾分类明细表和归类整齐的垃圾桶,郭丹不禁感慨到,一个月的专项治理工作真是没白做。据了解,3月29日,市垃分办发布方案,按照“条块结合、双管齐下”的原则,每月明确公共机构中的一两个行业领域,由行业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各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垃圾分类专班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提升活动。其中,5月的主题正是沿街商铺。“市城管局是这个月度的牵头部门,我们接到通知后,成立了‘3+1’专班,计划用30天完成辖区内14条街道、余户商家的指标。”郭丹告诉记者,在他们实地走访后,发现沿街商铺普遍存在分类意识淡薄的情况,为此,中队借助“城商桥”项目搭建的平台,发挥城管执法队伍网格化管理优势,以宣传告知、教育整改为主,按照边宣传、边检查、边建账的原则,开展“4个一”劝导措施。除沿街商铺外,本次活动计划对11个行业或领域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提升,分别是酒店旅馆业、医疗卫生行业、沿街店铺、学校教育机构、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和运输标段、工地及规上企业、快递业、二级公共机构。文体广旅局和商务局、卫健委、城管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参与。“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只有把垃圾分类理念深入“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每一处角落”,才能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的良好局面。市垃分办督查二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必须挖深、做精,由面到线、逐渐转变,这需要依靠多部门的良好协作方能真正落地见效。一年以来,昆山从最初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样板小区,到如今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全覆盖,垃圾分类的绿色风尚已然在鹿城大地悄然形成。市垃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用“绣花功夫”织密分类网络,未来,我市还会继续探索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走出一条绿色生活的“昆山之路”。(吴沛铷)本文来源:昆山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shanshizx.com/ksxw/1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