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联考知本家将继续带领各位考生解读新版考试大纲的《中文》科目,这一学科的解读在网络上早已百家争鸣,在此我们非常尊重各位方家的研究成果,但也不吝浅薄,尝试从另一个视角,提出一些独家观点,冀望可资探讨。
往往越是平常的事物,就越是容易被忽视,诸君可曾注意到,年之前的考试大纲将这门功课称之为《中国语文》,并且开宗明义指出:“中国语文指的是汉语和中国文学”,这也奠定了该门课程的核心意涵就是2项,即“汉语”和“中国文学”。
年修订后的新考试大纲则不再沿袭之前叫法,而将这门课程命名为《中文》,依据后文将和大家探讨的考纲实体内容,或将其解读为“中华文化”更为贴切,因为她不仅在用语上更趋近于该科目的内涵,而且更切近于华侨港澳台联考的设立初衷以及国家对中华文化的顶层设计愿望。以此为立足点,我们就可以从宏观上把控整体命题思想,估测知识点分布权重,客观上有助于教学单位和考生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和备考方案。
接下来,燕园港澳台侨学校(苏州校昆山校)中文教研组就和大家从两版《大纲》中的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五个方面一窥嬗化,并提出浅见。
★教资单位★担纲:燕园港澳台侨学校(苏州校昆山校)中文教研组;
简历:中文教育组由学科组长1人,组员3人组成,平均教龄10年。
一、“考试要求”中增加“基础知识是指汉语知识和文学常识”一句。
思考:这一句无须过度解读,只是对原大纲考试要求的追补,即本句所述内容在近年的考试试卷中早已体现。
二、“考试内容”,这一部分的调整较为清晰:将“中国文学常识”改为“文学常识”;将“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改为“了解著名作家、作品”;将“了解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改为“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思考:前两项,通过减少“中国”两字,造成增大考试范围的结果,这就要求考生涉猎的知识必须囊括古今中外,做到“识人、识事、识史”;后一项,通过增加“中国”两字,又将重心回落到“中华文化”的基本点上,这就向我们传递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全面掌握,重点突破”。
三、“阅读”部分,将“现代汉语(白话文)阅读”改为“现代文阅读”;将“古代汉语(文言文)阅读”改为”“古诗文阅读”。
思考:无实质性变化,只是采用了考试大纲标准术语,使表意更为明确。
四、“写作”部分,将原来7项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简化为6项:“切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思考:作文是占用分值最高的题目(60分),在阅卷作业中,注定也是受主观性因素影响最大的题型,新的考试大纲中将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从7项收束为6项,并特别提出对标点和文字正确性的要求,对文章的写作者和批改者而言可算是两便之举,考生觉得写作“套路”明确了,阅卷老师觉得赋分容易了。
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还有“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部分,均参照近年考试真题卷,考生及教师足可萧规曹随,按部就班。
总而言之,中文科目算是“万变不离其宗”,各位考生和教学单位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倘出现旷外题目,“随机应变”亦足以应对。
相关链接:
港澳台侨新考纲解读之《英文》
港澳台侨新考纲解读之《地理》
燕园——中国名校后花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