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之中,江苏省就像一颗闪耀无比的明星,散发着无尽的光辉。
它坐落在长江三角洲地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江苏的名字起源于清代初期,取自江宁府和苏州府两府的第一个字组合而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和楚汉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江苏地理位置优越,横跨长江,濒临黄海,境内湖泊密布,地形以平原、水域和丘陵为主,是我国平原面积占比最大的省份。
它东临黄海,跨越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便捷的水上交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的经济实力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增长引擎,其下属的所有地级市都进入了全国百强之列。
在综合实力百强区、县、镇的数量上均居全国首位,人均GDP自年起连续多年在全国各省份中独占鳌头,已达到发达国家的中高水平。
截至年,江苏常住人口为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亿元,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
江苏包括22个县级市和19个县,总计41个县级单位。
在城市规模划分中,城区人口数量是一个关键指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江苏省内有五个县级市表现突出,它们分别是昆山、江阴、常熟、邳州和宜兴。
昆山市,又称鹿城,在江苏省内的县级市中名列前茅。
它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省直管试点市,并由苏州市代管。
昆山的常住人口超过.52万人,是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高达.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昆山的城区人口数为万人,同样在全国县级市中首屈一指,被归类为Ⅱ型大城市(城区人口介于万至万之间)。
从秦朝设立县制算起,昆山已有超过年的历史,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诞生地。
多年来,昆山凭借其卓越的整体实力,获得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等多项荣誉。
在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制造业百强县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昆山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涵盖了两个千亿级别的产业和十二个百亿级别的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这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稳健,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昆山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进出口额分别占江苏省的13.2%和全国的1.8%,因此,“江苏外贸看苏州,苏州外贸看昆山”的说法名副其实。
常熟市,简称虞,位于江苏省南部,同样由苏州市代管。
全市常住人口约为.24万人,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五。
常熟的城区人口为83万人,属于中等城市(城区人口介于50万至万之间)。
常熟因土壤肥沃、极少遭受水旱灾害而得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被誉为江南水乡,享有“江南福地”的美称,同时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此外,常熟还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
在经济发展方面,常熟一直位于全国县级城市的前列,目前正朝着繁荣的商贸旅游城市、山水相依的生态城市、开放的港口城市以及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张家港市同样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地处江苏省东南部。
张家港市的常住人口为.76万人,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8亿元,排名全国第三。
然而,其城区人口仅为51万人,虽然属于中等城市,但低于邳州和宜兴,遗憾未能进入江苏省五大县级市之列。
张家港原名为沙洲,年9月撤县设市,以其境内的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
张家港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县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纺织、冶金新材料、智能装备、化工、食品加工等多个支柱产业。
其中钢铁制造业尤其突出,孕育了沙钢集团、永钢集团、浦项不锈钢等行业巨头。
张家港的港口优势也非常明显,境内的张家港天然良港终年不冻不淤,深水近岸,安全避风。
现有万吨级泊位34个,年吞吐量突破万吨,已开通19条国际航线,与全球个港口保持着货物往来。
其保税区更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
江苏的这些县级市,无论是领先全国的昆山、常熟,还是经济实力强劲但在城区人口规模上略显不足的张家港,都展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它们的发展历程和独特之处,不仅是江苏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未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相信江苏的县级市将在全国经济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