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不同年代的闲置农房收储打造为“年代秀”的民宿楼,每晚售出三五千元的“天价”;农房流转到合作社装修成高端民宿,农民不但每年坐收5万元租金,经营期满还可连房子带装修一并收归“囊中”;困难户翻修不起房子,没关系,银行给贷款,房子建成后租金还房贷……列为农业农村部36个全国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之一的昆山农村闲置宅基地改革,一年来探索出多样化的盘活利用途径。
8月26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昆山“宅改”进行中期评估,对昆山的改革试验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鼓励昆山利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试”和“闯”,创造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的“苏南经验”“昆山模式”。
收储改造,老房成了香饽饽
三面环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穿过人流熙攘的周庄古镇来到祁浜村三株浜,心一下静下来了。村集体收储改造的十几栋民宿乍一看和普通农房没两样,走进去却“别有洞天”:“80年代民宿”,纸筋墙面、角铁门窗;“90年代民宿”,老式土灶、半墙腰线;“00年代民宿”,私密小院,小资装修……游人住在三株浜,既感受到时光流转的沧桑轮回,又享受了温馨轻奢的居家服务。
记者上网查看了祁浜村“年代秀”民宿,报价让人咂舌:“60年代”元,“70年代”元,“90年代”元……“双休日基本订出去了,上海和苏州的客人居多,一款‘未来屋’的民宿小楼,住一晚元,不预付定金我们不订的。”周庄香村旅服公司经理张倩倩说,一栋民宿就是一个年代、一种情怀,都市客就喜欢这种“调调”。
淀山湖镇永新村紧临淀山湖畔,村外一口湖,村里一片塘,航拍像是一只“葫芦”,白墙青瓦的农家小楼环湖分布,是昆山的特色田园乡村,6栋闲置农房正在装修。“这钱农民不用出,投资方是苏州田好公司,装修后还负责运营,农民只管收租金。”永新村村支书蔡顺华说,他们村紧挨淀山湖15公里环湖大道,双休日上海市民来游玩的很多,村里开了不少农家乐,还想发展民宿留住过夜客,但农民的经济实力、管理经验都不具备,于是村里成立农房合作社引进旅游公司,从投资到运营一并打理。
淀山湖镇小泾村农房翻建率达到85%,每栋楼七八个房间,多数配了盥洗间出租,年租金四五万元,发展起稳定的“房东经济”。村民张阿娥家是低保边缘户,住着上世纪80年代老房子,墙面剥落屋顶漏水,住得不好又不能出租,心里着急上火。村里为此联系昆山农商行为她家提供35万元“建房贷”进行翻修,镇资产经营公司担保,如今房子快封顶了,建成后出租,用租金八九年就还清贷款了。村支书曹振华介绍,像张阿娥这样,村里3家低保边缘户都通过贷款建房出租脱贫。
盘活农房,分享城市化红利
“无论是祁浜村的村企合作、永新村的以房入股,还是小泾村的以房扶贫,总结起来有两个共性特点:一是根据市场需求盘活闲置农房,二是村集体在投资方和农民间组织衔接。”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杜海蓉说,昆山宅改“是经济发达地区盘活农房分享城市化红利的有效尝试。”
“昆山的宅改试验,首先是市场需求带来的。”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发改与资管科戴欢介绍说,像祁浜村、永新村依托古镇周庄、淀山湖发展起了民宿游,尤其是周庄通过打造实景演出,去年夜间游客已逾百万,祁浜村其实已成为周庄的旅游配套区。小泾村临近镇里的工业集中区,“打工族”租房需求旺盛,村里有专门的房屋中介,这是村子“以房扶贫”的前提条件。
工商资本为农房盘活注入了“源头活水”。像周庄香村旅服公司投资亿元打造祁浜村民宿游,不但改造出风格各异的民宿,还配建了接待中心、餐厅、村史馆、垂钓中心,整体改善了乡村旅游环境,带动了周边18家农户发展民宿业。苏州田好公司对永新村民宿的装修标准是每栋万元,和村里签订了15年租赁合同。
既然企业有这么大的劲头盘活闲置农房,为何不让他们和农民直接对接,需要村集体居中“搭平台”呢?“村集体的作用一是把农民团结成市场主体,二是保护农民利益。”戴欢说,一家一户的农民居住分散、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合作通常出现相互排斥防范、沟通不畅的问题,违约涨租、租期变更偶有发生,通过农房合作社或集体收储闲置农房,既可以理顺市场关系,又增加了对等谈判的“筹码”。根据合同约定,祁浜村民宿运营后,前5年年租金5万元/幢,5年后租金上涨8%-10%。永新村每3年以10%幅度上调租金,企业收回投资后,拿出净利润30%向农户二次分红,经营期满后装修归农户所有。
资本下乡,必须服务三农
评估会上,专家表示,相对于昆山的经济地位和市场潜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空间还很大,路径还可以更多,尤其是农房使用权的分置、交易、转让,市场“堵点”有待打破。
“宅基地改革被称为农村最后一块红利,是有待唤醒的海量资源,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意义重大。”省农科院农经所所长朱方林介绍,农村“三块地”改革中,承包地三权分置强了农业,农村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富了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改革既富了农民又激活了农村,并建立起城市和乡村的需求连接。尤其在苏南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发展,外来人口众多,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城际交通便捷化,盘活农房发展旅游、康养、文创、办公的市场空间巨大。
向改革要红利,昆山宅基地在落实集体所有权,保护农民资格权的同时,适度盘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将适时启动两项“深改”,一是拓展权能,二是公开流转。昆山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原规定,金融机构一般不接受农村宅基地抵押,改革后,可以以贷款人提供的农房财产权作为抵押,发放较低利率贷款,破解盘活宅基地融资难题。与此同时建设市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把农房使用权公开流转,交到有实力、有意愿、有责任的市场主体手中,用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开发,最长期限不超过20年。
“‘宅改’既要活化农民最后的红利,也要守护好农民最后的财富。”戴欢介绍,一些地方闲置农房利用中将农民整村搬迁,村子交给投资方打造,虽然造了一些“盆景”,可农民并没有从中受益。谨防“宅改”跑偏变调,昆山改革试验中设立了两大原则:一是守住三条底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二是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资本下乡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引导其为三农服务,而不是跑马圈地、撇开农民。”本报记者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