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昆山资讯
昆山历史
昆山旅游
昆山习俗
昆山新闻
昆山要闻

全省首批昆山3个项目入选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214.html

近日,“昆山吴淞江(陆家段)宜居绿廊及沿线地区风貌塑造”“昆山市亭林特色风貌塑造项目”入选江苏省“年度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奖补项目”,“昆山正仪老粮库改造与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住建厅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奖补项目"。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

年度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奖补项目的公示

▼▼▼

省住建厅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奖补项目"公示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

年起,共同组织实施

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示范工作

引导开展特色风貌塑造和建筑品质提升

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和美丽宜居建设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城市更新中,更加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彰显,从“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加强建筑设计管理、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等方面入手,通过功能提升、品质改善、特色塑造等综合性措施,初步建成了一批百姓可深入体验、彰显地域特色的高品质宜人空间。在此基础上,将以此次公布的三个项目为示范,进一步在城市更新中展现地域特色、体现区域风貌、彰显时代特征,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打造“最美窗口”中的“最靓风景”提供有力支撑。

昆山吴淞江(陆家段)宜居绿廊

及沿线地区风貌塑造项目

昆山吴淞江(陆家段)宜居绿廊及沿线地区风貌塑造项目地处苏州昆山吴淞江与夏驾河交界处,占地面积约78.5公顷。项目融合生态、景观、文化、居住、轨道交通等多维场景,以“针灸式”手段带动区域发展,以“渐进式”步骤推动有机更新。建设“以TOD为引导、滨水为特色的——沪昆同城·先锋生活家园”。

项目紧紧围绕功能提升、品质改善、特色塑造等方面,实施吴淞江绿色廊道完善提升、滨江公园优化、体育公园改造、老粮库更新改造、轨道交通S1号线陆家站出入口景观塑造、童泾大桥及童泾路改造、南粮路改造、徐里新村覆绿、陆家小学综合体验馆、陈巷环卫中转站等十项建设工程,体现公共设施、安全健康、特色风貌、生态景观、园林绿化、绿色低碳等六大方面的建设内容要求。

▲吴淞江绿色廊道一期建成现状

▲滨江公园(人行桥两端景观绿化提升)优化后现状

▲老粮库更新改造工程:现状为碾米厂厂房和粮库库房的历史遗存,计划延续既有建筑多样混杂的状态,新建文创公寓,植入文创空间。

▲陆家南粮路街道人性化景观提升工程以使用需求与“昆小薇”行动纲要为指导,在街道中植入特色鲜明的微空间,完善空间品质。

昆山市亭林特色风貌塑造项目

昆山市亭林特色风貌塑造项目以环城北路、柏庐中路、亭林路和前进西路围合的区域,实施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三年专项行动,探索地段功能提升、品质改善、特色塑造等综合性改善实施路径。

历史文脉特色传承

传承水乡文化、昆曲文化、先贤文化,强化“先贤故里”城市意象,提升城市人文“识别度”。提升历史文化软实力,深入挖掘先贤思想文化价值,丰富昆山三贤内容。

▲通过柏庐治家格言的展示,亭林意象的设计,彰显独特的文化内涵。

住区街区联动特色建设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安居、宜居、乐居需求出发,以老旧小区改造更新为重点,致力打造“亭林印象”旧改名片,精细化提升城市建设的外在颜值与内在品质。

▲老旧小区改造——柏庐新村

小微空间特色营造

开展“昆小薇·共享鹿城”绿色行动,注重与社区营造、小游园改造提升、道路节点景观改造提升、历史文脉传承等相结合,提升空间品质,建设有温度的城市、有温度的社区。

▲公共空间重塑

基础设施特色提升

以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为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和补充各类型、各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设施合理设置、集约运行,突出便民化要求和公共健康要求。

▲建设游憩和文化等特色设施,按需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补齐配套服务短板。

昆山正仪老粮库改造与活化利用项目

正仪老粮库位于正仪历史文化街区下塘街87号,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0.7万平方米。

历史溯源:匠心传承焕发新生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担纲设计,采取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并重的方法,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针灸改造:活化利用留住乡愁

结合正仪历史文化街区整体规划,项目将打造成为文化可读、景观可赏、风貌可识的多元功能服务区,通过保护历史建筑的“筋骨肉”,传承“精气神”,实现永续利用和活态传承。

▲采用“轻介入、微改造、尊重历史痕迹”的基本原则进行保护更新,保护粮库历史空间格局、建筑传统风貌,以本土文化为核心主题进行功能更新。

▲采用“沿街界面标识性”原则保护下塘老街界面的连续性与标识性。

▲采用“滨水界面开放性”原则强化与西侧湖面景观联动,增加亲水性景观设施,保证滨水空间开放性。

平衡新与旧、拆与留的关系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课题。下一步,我市将着力于挖掘城市特色资源、整合各种特色碎片,全力打造彰显江南水乡文化特色的结构性、体系化城市空间。通过河湖水系、传统街巷、绿地系统、文化廊道等组织成网络空间结构,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江南美丽宜居城。

-END-

供稿

小区改造办、总工室

编审发布

宣传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shanshizx.com/ksls/11317.html